在 2019 年 7 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1,美国国际开发署 (USAID) 指出,动物源性流感病毒——尤其是一些来自东南亚的动物、曾引发疫情(1957 年亚洲流感疫情、1968 年香港流感疫情、2003 年非典疫情)的病毒将对全球构成威胁。
在新型冠状病毒 COVID-19 肺炎疫情自 2020 年初开始占据全球新闻头条的背景下,商标数据或许能够为亚太地区的企业提供一些洞见,以帮助其克服所面临的挑战。
制药行业的商标申请/注册活动可通过尼斯分类 (Nice Classification) 中的第 5 类来标识。对于来自亚太地区一些主要国家/地区的申请者而言,第 5 类是一个主要的 “出口” 类别:
- 日本——2019 年第三大出口常用类别(仅次于第 9 类和第 3 类)
- 韩国——2019 年第四大重要出口类别(仅次于第 3 类、第 9 类和第 35 类)
- 澳大利亚——2019 年第四大重要出口类别(仅次于第 35 类、第 9 类和第 41 类)
- 印度——2019 年最大出口类别
- 新西兰——2019 年最大出口类别
然而,第 5 类的总体数字隐藏了一个事实,对于未来源自东南亚的病毒将可能给全球带来的威胁,该事实可能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第 5 类基本被视为 “药剂” 类,但该类别也包括其他相关产品,例如,维生素、婴儿食品和营养补充剂。
来自亚太地区大多数国家/地区的大多数申请注册第 5 类产品商标的出口用户并非在第 5类的药品上申请商标,而是在补充剂和营养食品上申请商标。
自 2015 年以来,全球各地在第5类上申请商标注册的澳大利亚出口商主要是 Blackmores、JBX、Max Biocare 以及婴儿配方奶粉企业 Gotop Australia 等补充剂/维生素生产商。
新西兰的第 5 类出口商主要是生产婴儿配方奶及奶粉的乳品企业——尤其是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 A2 牛奶公司 (The A2 Milk Company)、蓝河乳业 (Blue River Dairy)、恒天然 (Fonterra),或者加入麦卢卡蜂蜜行业的企业。
韩国高丽参公司 (Korean Ginseng Corporation) 是世界上第 5 类商标申请/注册数量最多的韩国企业。1899 年至 1996 年,该公司垄断了红参在韩国的销售,并自此迅速扩张到全球各地。
印度第 5 类出口行业更为传统,该行业的主导企业主要是雷迪博士 (Dr Reddy’s) 、格伦马克制药 (Glenmark Pharmaceuticals) 和太阳制药 (Sun Pharmaceuticals) 等制药企业。
日本第 5 类出口行业同样由一些传统的制药企业组成,例如,第一三共制药 (Daiichi Sankyo)、小林制药 (Kabayashi Pharmaceuticals) 、大塚制药 (Otsuka pharmaceutical) 和久光制药 (Hisamitsu pharmaceutical)。
亚太地区的商标申请/注册活动明显反映出,尽管亚太地区可从新型医药产品投资和商业化中获得丰厚利益,但其目前关注的重点是营养补充剂。这与欧洲主要国家和美国形成了直接的对比——在欧洲和美国,即使在最近几年,相比于“补充剂”商标,“药品”商标仍然在第 5 类产品商标申请中占据主要份额。
图 1:第 5 类 (2015-2019年)商标申请情况
数据来源:科睿唯安 CompuMark™ SAEGIS® 商标数据库
即便是传统制药公司占据行业主导的两个主要国家也面临着挑战。印度制药业一直建立在一种以低成本(而非通过昂贵的研发和产品创新投资)生产仿制药的战略基础上。日本已错过将突破性研究成果商业化的机会——例如,一种被称为他汀的药物在 20 世纪 70 年代被一位日本研究人员分离出来,但从未上市,这让默克 (Merck) 和百时美施贵宝 (Bristol Myers Squibb) 等美国公司从中获利。
由于难以对中国大陆商标记录分配一般子类,因而无法将中国大陆商标注册情况纳入此分析之中。近年来,中国大陆投入了前所未有的资源来为中国品牌提供全球扩张的平台。到目前为止,该平台主要覆盖消费电子产品、纺织品、服装和家居用品品牌,但如果我们看到具备创新能力的中国大陆制药品牌开始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商标注册记录之中,整个世界将从中获得极大的裨益。
参考文献